好父母”不得不知的说话技巧
课程导航
好父母”不得不知的说话技巧报名
好父母”不得不知的说话技巧新闻
好父母”不得不知的说话技巧环境
热门课程:
400-666-4820
  • 学校新闻

好父母”不得不知的说话技巧

  10月PTA精彩观点:蹲下来不仅是一种姿势,更是一种“好父母”心态。亲子沟通,就从父母蹲下来的这一刻开始。放下家长*的架子,和*做朋友,用爱与尊重作为引导,让*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。
 
  “蹲下来”发现*眼中的世界是那么不同。
 
  杨谨老师坦言自己很喜欢新书《蹲下来和*说话》这个名字。原因是儿子小的时候,有一天带儿子上街采购,进了商场,他怎么也不愿意自己走,只好蹲下身来试图哄哄他,让他继续前行。就在蹲下身保持跟*身高相同的那一瞬间,突然了解了*的感受,他的视线前面黑、蓝色一片,全是大人们的裤子在眼前晃动,若是换了我,也不愿在这样的视野下前行了。也就是从那时起,就慢慢养成了“蹲下来和*说话”的习惯。
 
  从事教育工作这么多年,更加深刻地感受到:蹲下来不仅是一种姿势,更是一种“好父母”心态。亲子沟通,就从父母蹲下来的这一刻开始。放下家长*的架子,和*做朋友,用爱与尊重作为引导,让*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。当你理解了蹲下来的真正含义,你将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蹲下来,而是能真正尊重*,去了解*,尊重他们的需要,因为我们的*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而不是某个人的附属品,他们有自己的思想,要想与*的沟通有效,那要做到换位思考,这样才能了解*,达到有效的沟通。
 
  “好父母”沟通的前提—了解*内心真正的需要。
 
  讲座中许多家长说“熊*”越来越不听话,比如家长经常对两三岁的*说:“你去将玩具“收拾”好;你去把被子“叠”起来。家长认为自己表达得非常清楚、流畅,但*心里是怎么想的呢?*在想:收拾?叠?这是什么意思呢?妈妈的样子很凶,我不喜欢妈妈的样子,我还是去玩别的东西吧。于是,*跑开了,不理家长了。
 
  因此,家长在和*交流时,应该更加注意自己的语言,要用能让*理解的语言来和*沟通、对话。比如,让*收拾玩具时,可以说:“来,娃娃,我们一起帮助小积木回到自己的小房子吧,积木宝宝们该睡觉了。”这样说,*就很容易理解,并且乐于去做这件事了。
 
  因此,父母要特别注意*的成长阶段,在适当的阶段给予适当的教育。
 
  家长们应该知道,每个*一般都会有三个叛逆期,*个,就是大概3至5岁的时候,我们称为“宝宝叛逆期”;第二个,是在7岁左右,*会经历一个“*叛逆期”;12岁以后,就是大家比较常见、比较熟悉的“青春期叛逆期”
 
  叛逆期的一个共同表现就是,*内需对“自我”“尊重”意识的建立,他们开始排斥命令、指挥。所以有时候家长会觉得*在故意对抗,甚至是故意激怒成人,要知道,他们正是用这种对抗来满足自己潜意识的需要,这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向成人的世界发出“我要自由,我要平等地被对待”的呐喊!
 
  “好父母”不得不掌握的说话技巧。
 
  杨谨老师说:和大人沟通,都令人感到十分困难,何况和沟通经验如此匮乏的*。因此要想成为“好父母”光靠理念也是不行的,还要掌握一定的说话技巧。比如说:
 
  1、给*选择的机会。
 
  杨老师的隔壁住着位来自英国的年轻妈妈桃瑞丝和她的女儿艾米。当她问桃瑞丝,艾米是否能到她家做客时,桃瑞丝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把艾米叫过来,蹲下身子认认真真地问*愿不愿意去杨老师家做客,不管*还是那么幼小。看到艾米高兴地点头了,她才正式答应下来。桃瑞丝的举动也让杨老师深刻地感受到,父母对*的尊重是如何从细节上体现并做到的。
 
  2、“下命令”让*很抵触
 
  杨老师问在场的父母:你知道*从学校、*园回家后,父母*喜欢问哪些问题吗?有家机构调查发现,*一回家,家长*爱追着*问:“你吃了什么?”“你受欺负了吗?”“你学了什么?”父母想借此了解*在学校的生活玩耍情况,可*却特别反感,要么说“不知道”“忘记了”,要么索性拒绝回答。
 
  杨老师建议家长主动分享自己的工作和感受。和*相处时,除了给他讲故事,还可以讲讲自己白天工作的事。正如有些家长抱怨的那样,特想知道上*园的*一天都是怎么过的,但越追着问,*越不爱讲。而这个办法就非常有效了:父母先把自己一天的工作生活讲给*听,慢慢地*也会试着讲自己的经历和想法。当然,这需要慢慢培养,不要着急,别打压*刚培养出的倾诉愿望。家长*讲述工作经历还能把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、各种职业的特征潜移默化地教给*,从而帮助*构建自己的职业取向。也许*并不真正懂你说的内容,但重要的是你在和*沟通,在建立你们的亲密关系。要知道*对家长的一天也很好奇,爸爸妈妈讲述后可以满足*的好奇心和求知欲。
 
  3、学会面对面聊天
 
  有不少家长常感叹很难与*相处,和*说不到两句就会莫名其妙地爆发一场“战争”,要不然就是找不到共同话题,甚至无言以对。
 
  聊天怎样才能聊起来?当然是你一言我一语才能进行下去。如果一方总是没完没了地提问,却很少表达自己的情感,很少说自己的事,另一方就会觉得没意思。所以,在你询问*的情况之前,你要先想想自己怎样说才可以让*愿意讲。*的方法是问*那些能提起他讨论兴趣的、比较具体的事情。比如:“今天班会活动你们都做了些什么?”“你们班上有没有小朋友跟你一样喜欢画画啊?”
 
  和*聊天时,父母很容易控制不住地进入一个模式,就是想马上纠正或立刻否定*的想法,这样做只会让*认为父母不理解他,没法沟通。其实,并不是*难管教或不想和父母说话,而是他在说话的过程中,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“接纳”。*说:“我不喜欢吃芹菜!”父母就说:“小*不能挑食!”如果父母快速纠正或立刻否定*的做法或想法,而不在情感上表示“接纳”“支持”,*的情感会受挫,会觉得爸爸妈妈重视的只是他们自己的看法,而且还要“欺负”他,不许他那么做,不许那么想,所以他就再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了。如果父母换一个说法:“哦,你不喜欢吃芹菜,为什么呢?是不喜欢它的味道?”“哦,你不喜欢吃芹菜啊,可是妈妈今天已经煮好了,怎么办呢?”这样,效果是不是会更好呢?
 
  4、学会担当,让*在“犯错”中成长
 
  在场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情景:几个同学抢着玩,把东西玩坏了;*好奇借同学的东西玩,不小心弄坏了……而在赔偿方面,有的家长认为,小朋友之间一起玩耍,不应该相互之间赔来赔去的,只要对方不是故意弄坏的,应该原谅对方才是。有的家长则认为小朋友无意中损坏了别人家的东西,还是应该照价赔偿。
 
  “好父母”的做法通常是包括三个步骤:*,你需要和*一起制定规则;第二,你需要帮助*认识错误;第三,你要和*一起弥补错误。比如上面的情况发生时,可以对*说:“今天妈妈帮你赔给同学500元钱,但东西是你损坏的,你觉得自己是不是需要给妈妈补偿一点儿损失呢?”“我们把500元分成10份,每一份就是50元,我是你的妈妈,所以帮你赔其中9份,你自己就承担1份吧,你该还妈妈50元。”“如果钱暂时不够,也可以*积攒废品来解决。”*在成长的过程中,不可能不犯错误。*犯错,需要家长的积极引导,和*一起弥补他的错误就是一种积极引导,它有助于*学会承担责任。
 
  讲座尾声,杨老师也坦言:*的成长是迅速的,超过父母的学习进度,因此父母要赶在*到达新的年龄阶段前,提前学习一些技巧。真正成为能“引导”*健康成长的“好父母”,而不是*身后的“救火队”。